沉寂数月的数字货币领域,因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DC/EP)项目启动商业应用场景封闭式测试而被再度引爆热度,数字货币概念股也跟着火了一把。
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正扩大测试的应用场景,以便为日后的正式落地发行做演练。这一准备近五年的重大工程,随着试点消息的曝光,逐渐向外界揭开面纱。我国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引领世界,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究竟是现有移动支付工具的“搅局者”,还是能够改变货币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颠覆式革命,答案需交由时间检验,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其所能带来的潜在影响的思考和猜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有可能推动人类货币体系从国家信用转向“国家信用+技术信用”。作为有国家信用“加持”的法币,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落地后,推广进程可能会较为顺利。数字货币的普及应用,将对整个社会的商业行为、金融业态、监管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会对技术进步、社会变迁产生重要推动。
在徐远看来,2020年,将因为两件事情而刻入历史坐标,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一是数字货币。基于对货币底层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理解,后者的影响可能比前者还要深远得多。
并不神秘的央行数字货币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您的了解,能否用通俗的语言来介绍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徐远:央行数字货币并不神秘,其本质就是电子化的现金,是传统的纸媒货币向电子货币转变。
既然其媒介是电子化的,就意味着它是线上流通。线上流通就会带来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需要依靠加密技术确保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传统的纸媒货币需要通过防伪技术加密,数字货币则需要电子密码学的加密技术做支撑。
二是线上流通意味着现金流和信息流数据可以实时进入数据库,从监管的角度看,现金流就变得有迹可查。理论上讲,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后,没有监管部门看不到的交易行为,现金流完全可追踪。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货币发行、支付交易行为等都将实时在线。
证券时报记者:对居民来说,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常用的支付方式有何不同?
徐远:从官方的表态看,居民使用央行数字货币非常便利,都不需要去银行开户,只需在手机下载一个电子钱包APP,绑定自己现有的银行卡,就可以将银行卡里的钱1:1等价转换成央行数字货币。
与我们现在习惯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同,央行数字货币交易时支持双离线模式。使用支付宝等交易时需要依赖网络信号,没有网络信号就无法完成收付款等交易操作,但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近场通讯功能,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就可完成交易。
对比:央行数字货币有何不一样
证券时报记者:央行数字货币除了可以离线交易外,还有哪些特点有别于现金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方式?
徐远:除了网络要求不一样外,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和第三方支付钱包(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还在是否支付利息、交易安全性、法律效应、信用风险方面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在是否支付利息方面,传统现金和央行数字货币都不支付利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钱包中的零钱是没有利息的,但用户如果把零钱转入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就会享有利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有可能会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演化路径类似,尽管央行数字货币初期是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但其落地后演化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是M0,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将央行数字货币从电子化现金的形态转变为存款、理财资金等。
在交易安全性方面,现金有伪钞技术的安全保障,央行数字货币则有加密技术做安全保障,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类似于电子账户,依靠的是账户安全体系。
法律效应方面也有着明显区别,现金和央行数字货币都是法定货币,按照法律规定,居民都是要必须接受的。其隐含的法律含义是,未来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后,居民是没有不接受这一选项的。这也将有利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式推出后,其推广会有较多助力。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央行数字货币:法币光环加持下的货币体系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