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风险方面,现金和央行数字货币既然是法币,其都是政府做信用背书,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账户没有政府信用背书,面临着其背后商业机构破产的潜在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很多人会将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做比较,您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有何区别?
徐远:在我看来,比特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它更像是数字资产,也有人把它称作数字黄金。货币有两种基本性质――政府信用背书,以及央行可以调控总量以保持币值稳定,这两个性质比特币都没有。总体看,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在信用基础、技术原理、总量调节、价值稳定、匿名性质和资产属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来说,比特币的信用基础来自于技术信用,是基于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共识。其好处是完全匿名,所以有一些特殊用途;但比特币在设计之初总量就是给定的,无法调节,这也导致了其价值不够稳定。
相比之下,央行数字货币的信用基础是政府信用背书。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时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而是采用了密码学的一套技术,以保障数字货币不可复制的防伪性;不过,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了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后,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其中,数字货币在由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推广给公众的环节中,央行秉持着技术中性的态度,并不限定各家商业机构推广数字货币时所采取的技术种类,各家商业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使用包括区块链、中心账本式技术等在内的所有适宜技术。
理论上讲,央行未来推广的数字货币和现有的货币有很多的衔接之处,如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可以进行总量调节,正是因为能够进行总量调节,也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能成为主流货币形态,并保持价值稳定。
在匿名性质方面,不同于比特币的完全匿名,央行数字货币是可控匿名。所谓可控匿名,是指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资金交易的双方,在无需知道对方信息的情况下就可完成资金交易,这就像我们日常去商店买东西付款一样,消费者只需把现金支付给商家就行,无需知道商家的个人信息。然而,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都是在线上,所以线上都会留下交易记录,这些记录在官方数据库中是留痕可识别的,只不过会有信息安全的机制保护。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央行数字货币还在封闭式内测阶段,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您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最终能否面向社会落地?哪些机制会保障它的落地?
徐远:央行数字货币并非空泛概念,我认为它将来会对外落地,并慢慢推广铺开。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拥有法币地位,按照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我国还可以借助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等行政体系推广央行数字货币,例如,近期有消息称,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通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代发的工作人员,将在近期完成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安装工作,其工资中的部分交通补贴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这个消息看起来只是正在试点测试的小事,但影响很大。这意味着一旦这种内测逐渐成熟完善,可在广大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国有企业发放员工工资时,逐步推广央行数字货币,并渐渐取代纸币。
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所采用的双层运营体系也利于保障其落地。采用这种运营体系的好处在于,央行利用现有的银行体系逐步推广数字货币,而非另起炉灶,后者的推广成本高昂,且风险可控性不如前者。同时,相比于纸币现金,央行数字货币不论是在发行,还是在运输、存储等各个环节都有成本优势,这也利于商业机构、个人等使用。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中性原则也利于其自身的推广。如前所述,央行并不限定各家商业机构推广数字货币时所采取的技术种类,这其实是采用赛马机制的竞争手段,充分调动各家机构的技术能力,哪家机构做得好,就会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猜想:央行数字货币能带来哪些改变
证券时报记者: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能够顺利落地推广,它能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交易行为、金融形态等?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央行数字货币:法币光环加持下的货币体系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