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特币官网

央行数字货币的“大时代”: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央行数字货币的“大时代”: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4月17日晚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就央行数字货币内测一事做出最新回应。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称,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正扩大测试的应用场景,以便为日后的正式落地发行做“演练”。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是部分替代M0,即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替代。

  从1948年诞生至今,人民币的发展形态可划分成三个阶段:人民币1.0是指人民币以纸币作为主要形态,至今并没有完结。人民币2.0时代的标志是人民币走向电子化,即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数字化。人民币3.0则是指人民币的数字化,即中国央行货币数字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人民币的3.0 ?

  注:本报告节选自《人民币3.0: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发布于2019.10。

  一、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加密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

  货币形态不断在变化中发展。

  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货币形态的演变相对缓慢,但近些年不断涌现出新的货币概念和货币形态。2008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之后的十余年时间,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千种加密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稳定币、密码代币、通证、空气币、传销币等开始出现。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近来原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的演讲以及在得到App上开设相关课程,使央行数字货币概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此众多的货币概念,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更难以逐个理解。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央行数字货币,希望能够进一步厘清众多相关概念。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并基于网络记录价值归属和实现价值转移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价值的数字表达”。数字货币的概念范畴十分宽泛,几乎可以涵盖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各类电子货币、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现在很多人会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从概念范畴上来讲,加密货币包含于数字货币的概念之中。加密货币是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而创建发行的货币。目前币圈中常见的比特币、以太坊、EOS等币种都是加密货币。

  同样容易混淆的概念还包括虚拟货币和密码货币。加密货币出现之前,随着网络社区兴起,逐渐出现了一类主要用于社区内各种虚拟商品交易的虚拟货币,如网络积分、游戏币等,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Q币。欧洲央行将虚拟货币定义为“被某一特定虚拟社区成员使用并接受的数字货币”。也就是说,虚拟货币可以被视为是数字货币的一种。但近些年来,在我国监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一般提到虚拟货币通常特指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在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报告中,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义为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数字货币不一定基于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账户体系发行。

  国际清算银行在报告中区分了三种形式的CBDC,两种基于代币体系,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在两种基于代币的版本中,一种被设计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只要针对零售交易,但也可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另一则是用于金融市场定向支付和结算交易的受限制访问的数字结算凭证。

  图1:BIS的货币之花

央行数字货币的“大时代”: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央行数字货币的“大时代”: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