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务数据运用的现有问题
当前的电子政务仍建立在对政府这一权威的依赖之上,某种程度上只是将传统纸质化的工作方式电子化、数据化。公众依赖政府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政府掌握着公众的各类信息,但政府系统亦可能被非法入侵、操作,即政府这一信任机器也是有瑕疵的。评价电子政务成效的核心在于其是否提升了政府的数据规管能力,是否充分实现了政务数据的价值。传统电子政务的问题在于数据交换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可控、安全、可信、透明等诸多难题,[14]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政府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下面将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视角考察当前政务数据运用存在的具体问题。
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三个主要阶段:产生、存储和销毁。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访问频率逐渐降低,由活跃状态进入低活跃状态,直至进入归档休眠状态,因此存储阶段还涉及两个子阶段,亦即使用、共享阶段和归档阶段。[15]综观政务数据的生命周期,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质量、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三方面,总体上贯穿了数据生命周期的整个流程。数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迭代相连,相互影响,前一阶段的问题如果未得到解决,其不利影响会持续至下一阶段,甚至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周期。[16]
第一,数据质量。数据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所载信息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情况,数据是否标准统一以便于协同规管等。现实中政务工作仍大量依赖纸质材料,主要是因为各个单位独立开发导致数据标准不一,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难以直接调用,使得数据的传递需要由相对人从一个单位获得纸质材料再提交到另一个单位。
第二,数据共享。清晰的产权界定与低成本的流通是发挥财货价值的关键,目前数据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与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一些大型数字经济平台通过控制搜索、社交等流量端口排除、限制其他企业的竞争,阻碍了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而政府数据共享(注:此处的数据共享是广义的,既包括对内共享,即在同为管理者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分享数据;也包括对外共享,即政府向作为被管理者的行政相对人开放特定数据。)不足也会在某种意义上导致特定政府部门缺乏由其它部门的“竞争”与社会公众的监督所施加的约束。良好的组织管理要求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科层制决定了政务数据必然分散于各级别、各部门、各业务领域,政务数据共享不足是目前被诟病最多的问题。早在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了我国政府数据信息对外开放和对内共享不足的问题。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实现“三融五跨”,即进一步发挥政务外网的公共基础设施作用和价值,有力支撑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学者们亦普遍认为推动数据共享是破解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难题的关键所在。[17]
第三,数据安全。政务数据承载着重要的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容易遭受来自内外部的非法操作,导致数据被泄露、篡改、伪造乃至删除。由于政府网站公信力高、影响力大,极易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其被篡改、被植入暗链、上传携带病毒的文件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累计689个,较2017年的1605个下降57.1%;2018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累计843个,较2017年的2062个下降59.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2019年上半年CNCERT监测发现并协调处置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有222个。上述数据一方面表明我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在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务数据安全仍不容忽视。
将区块链技术嵌入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应对上述问题,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可信可管可控,同时我们亦需正视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中共中央党校刊发:区块链嵌入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研究